找到相关内容2727篇,用时2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东晋儒玄佛道诸家学说的消长交融

    归根复命 或 安之若命 去安慰自己。但是, 命 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归宿又在哪里?玄学则难于作出进一步回答。佛学却不然,它的神不灭论、生死轮回之说,常常使人们无意中走向现实生活之外的缥缈境界。...有鬼神存在,有天国之乐、地狱之苦和轮回之劫,认为尘世是苦海无边,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另外,玄学本身并不是一门宗教神学,它是魏晋时期主要的哲学思潮,旨在探求宇宙本源的奥义和人生真谛,是儒道二家学说互为补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2470716.html
  • 读《瑜伽经》(一)

    。   四、无明与辨别智   第二章首先以数论哲学为基础,论述“无明”是人在三界中生死轮回受苦的根本原因。   在第一章中,《瑜伽经》已经指出,瑜伽修持的目的就是抑制心的活动。那么,心为什么会活动呢?在《瑜伽经》看来,心的这些活动实际都是自我意识的活动。但人的自我意识所有会有这些活动,背后还有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与这个人的行为有关。而这个人的行为,又是他在无量劫轮回的...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2570718.html
  • 千里学禅(1)

    却几乎无法想象,一个人怎么可能凭他自己的作为,而脱离生死轮回?佛教所有的思想,好像都基于因果的定律。因果是公平的,准确的,不变的。由于这个定律,人们就会知道,他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有后果---好的行为,...---「波林」Phrom,听来很像基督教的「天堂」,但是,这「波林」界里仍然有再生,受苦等,只有达到涅槃才是真正的解脱。我的导师解释说,「波林」界里一切东西,都会经历不息的轮回,一个人如果正直且有道德...

    珍.堪冒顿.梅勒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5170744.html
  • 千里学禅(2)

    贪,嗔,痴,痛苦便不会产生。老师再三训示要消灭贪心。因为我们的欲望,我们对生命的执着,正是使我们不断再生,轮回,受苦的原因。老师说:“就是贪婪---占有与执着---把我们捆缚在生死之轮上面。佛陀告诉我们,要把痛苦的根子铲除,我们便可以脱离生死之轮,才是真正的自由,这也是真知。”在众多令我困惑的问题中,我对再生轮回这个问题感到最不能肯定。在以前,我也会听到一些人---一些很少部分的人---解释再生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5170745.html
  • “壶中人”故事的演化─从幻术说起

    」;经过一番努力,孙权为他造塔建寺,「江左大法遂兴」。[25] 在他的宏法下,凶粗如孙皓者亦因他适时晓以因果报应与生死轮回的佛教思想而打消了坼毁佛寺的念头。在他所译的佛经中,《旧杂譬喻经》虽然不算最...;[47] 帝王舍其宫苑以造佛寺者,亦不少见。[48] 而宋文帝授慧琳为宰相、梁武帝萧衍舍身佛寺、刘勰薙发出家,再再带动了社会信佛的风气。兼以儒教式微,战乱绵延,社会解体,百姓望治之情殷切。因果轮回之...

    张静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2470782.html
  • 大乘佛教伦理现代化重建课题试论

    生死轮回的业报世间,佛心佛性亦绝不是无明业识心,胜义的真如法界实与业惑缘起的娑婆世界(Sahaa-lokadhaatu)断然相异,不可混为一谈。然而依据二谛中道,胜义与世俗又不可分离,必须相辅相成。...意味的善恶对立,而建立纯属胜义谛层次的无漏善伦理,可称胜义伦理(supreme morality)。专就原始佛教以及(传统的)小乘佛教言,世俗伦理的奖励根据是在「善有乐果,恶有苦果」的业报轮回之说,功利...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5470794.html
  • 论《心经》与西游故事

    了解万物相依相成之理,以致目迷五色,起种种分别  ,从而耽于名利的追求、体肤的爱养及生命的惜护等;由是  而生执着,演为迷惑 (「无明」),终致心有罣碍、恐怖、  颠倒、梦想,随着生死轮回流转不已。  与此岸相对的是设在彼岸的涅盘净界。涅盘是个解脱境  ,没有烦恼和痛苦,也没有生灭、垢净、增减等无常的现象  。这个解脱境「若有,若无,若有无,若非有非无后生死」  (注 18 );「非有,非无;非有无...

    张静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1370846.html
  • 《传灯玉英集》卷十四补阙和研究

    就于其「亡室张氏墓志铭」中说:「自佛教入中国以死生轮转,恐动下俗,望道之士,鲜有不惑。」胡寅曾着《崇正辩》排佛,其妻去世前,特嘱咐治丧「不用浮屠法」,可见胡氏排斥生死轮回思想之深。[58]  另外还有...,翳于本性,以致「缠缚恼病,动扰湛源」,迷沉于轮回生死之海。诸佛出世与祖师西来都是为众生指明其心地,而禅宗「分慧灯于诸方」也是为拯众生溺之慈航,为「证圣之捷路」,因此禅宗丛林将历代祖师尊宿度化机缘之语...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070850.html
  •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轮回后的涅盘世界

    境界。佛教的觉悟过程,难以具体地分类为生死、情欲而简单说明,因而精神觉悟就是精神上的一种冲击,唤醒「自我」的过程,以产生新「自我」的动力。觉悟过程中,无论是自己直接经验轮回过程,或目睹别人的轮回过程,都...强调佛教的「轮回转生」、「因缘说法」,有的作品只有强调地狱苦楚。虽然周游「地狱」、「冥府」的小说作品,较之其它以超越生死为主要对象的作品,佛教生死观念成分更淡泊,但就佛教解脱现实苦恼的「醒悟」过程而言,...

    金明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570852.html
  • 南唐三主与佛教信仰

    生死轮回,业力果报的生命价值观深入影响中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千年以来佛教与儒、道二家三足鼎立,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  然而,纵观宋代之前的历史,佛教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经挫折。...

    陈葆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0470895.html